1、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碳反应属于吸能反应,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
B.细胞中表达DNA解旋酶则说明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C.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干细胞、神经元内基因组成相同、mRNA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同
D.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碳反应属于吸能反应,将光反应形成的ATP进行水解,将能量转移到有机物中,A正确;DNA解旋酶使DNA解旋是DNA复制时的现象,细胞中表达DNA解旋酶表明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B错;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干细胞、神经元内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但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分化、基因表达、免疫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关于 DNA分子的构象,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NA 二级结构(双螺旋)主要具有 A 、 D 、 E 、 Z 等构象
B.B 型是右手螺旋,其它是左手螺旋
C.活细胞中 B 型最多,且稳定不变
D.细胞中A、B、Z 型等都可能存在,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发生部分变构
E.不同的构象转录活性不一样, A 型最高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C构象不主要;A、B、D、E型构象为右手螺旋,Z型为左手螺旋;活细胞中B型最多,相对湿度、溶液的盐浓度、离子种类、有机溶剂等都能引起DNA构象的改变,B型活性最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某个DNA分子区段内含600个腺嘌呤,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A.400
B.600
C.1200
D.180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00个碱基对,总共200个碱基,G=C=60,则A=T=40,如果连续复制两次,总碱基数为200*4=800个,其中含A=40*4=160,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160-40(原有的A)=120。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针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不应该有结构2和8
B.结构10中正在形成染色体
C.结构5、6、7、9都能合成有机物
D.结构3能将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1为细胞膜、2为液泡、3为线粒体、4为叶绿体、5为内质网、6为核糖体、7为高尔基体、8为细胞壁、9为核仁、10为细胞核。洋葱根尖分生区没有液泡和叶绿体,A项错误;形成染色体的时期是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由图中可清晰看到核仁和核膜,可判断结构10不可能正在形成染色体,B项错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类等有机物,内质网、高尔基体、核仁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项正确;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特点,细胞器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19世纪的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B.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二氧化碳
C.1972年桑格和尼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D.1926年萨姆纳用丙酮作提取液获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