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Ⅲ为植物吸收CO2的变化曲线,植物体细胞内可以进行与CO2变化有关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两个过程,c、e两个交点CO2吸收量为0,实质是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A正确。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a点时呼吸作用减弱,可能与此时环境温度降低抑制呼吸作用有关,B正确。c、e是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所以光合作用开始点在c点前,终止点在e点后,C错误。曲线Ⅲ与横轴围成的正面积为光合作用净产量,所以,改善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的措施,有利于增大正面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胃蛋白酶在进入小肠后就几乎没有了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
A.胃中已经起了消化作用,不能再起作用了
B.被小肠中的物质包裹起来,所以起不到催化作用
C.pH不适合
D.小肠中没有蛋白质可被消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胃蛋白酶最适PH值1.0-2.5,其活性在胃内被激活,当其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内为碱性,因而蛋白酶失活;故选C。
考点:PH值影响酶的活性。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洗涤效果更佳,这主要是由于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的活性受pH影响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有酶制剂,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在高温下酶的活性会丧失。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酶的特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特性中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下图中I、II、III、IV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I中a、b、c、d可依次表示碱基、脱氧核苷酸、基因和DNA
B.图II可表示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
C.图III中a、b、c可依次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D.图IV可表示呈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和碱基组成,所以A正确。图II可表示种群增长呈“S”型而不是“J”型曲线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所以B不正确。图III中a、b、c可依次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所以C不正确。图IV可表示呈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正确。故选AD。
考点:识图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生物图像的生物学含义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B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自变量是温度和距离,因变量是气泡产生量。
A.移动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改变光照强度,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正确。
B.A处距离改变不影响气泡,而温度改变则气泡明显变化,所以限制因素是温度;B点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太远,无论何种温度,都没有产生气泡,所以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正确。
C.B点没有产生气泡,说明伊乐藻能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正确。
D.若培养液缺镁,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减弱,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需要提高光照强度,向左移动;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光补偿点。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一个实验中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