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月季花药培养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花药培养可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至长出幼小植株再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
B.镜检花粉时可用醋酸洋红法或焙花青—铬矾法染色,后者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C.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
D.如果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幼小植株,还需对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时必须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上才能得到幼小植株。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表示20摄氏度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b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乏Mg时,b点右移
D.c点的叶片细胞都能进行光反应,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是一个考察光合与呼吸的典型题。当温度升高时,光合与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都增强,但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从而会使增强的幅度不同,因此会使b点发生移动。当光合的酶更敏感时,b点左移,当呼吸的酶更敏感时,b点右移。所以A错。B中,在a点时光合不进行,所以产生ATP的只有线粒体。C中,当植物缺乏Mg时,由于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光合减弱,而又要提高光合来与呼吸达到平衡,因此可以提高光强来达到目的!D中,c点的叶片细胞并不都能进行光反应,比如照不到光的细胞,即使都能进行光反应,也不一定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脱氧核苷酸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及鸟嘌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甲的跨膜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B.运输乙的载体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C.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图中物质乙相同
D.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外的浓度有关,为自由扩散,A项正确;物质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与糖分子结合成一种复合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膜内蛋白主要作为载体,而膜外的糖蛋白主要用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B项错误;蔗糖进入果脯细胞是因为在腌制过程中果脯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生理活性,C项错误;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依次为2∶1和1∶1的时期是
A.前期和后期
B.前期和中期
C.间期和前期
D.后期和末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2:1,表明此时有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丝分裂处于前期和中期;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1:1,表明此时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丝分裂处于后期和末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