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双链都有3H标记的1个DNA分子,放入没有标记的溶液中,经过3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DNA分子的数量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3H标记的用I表示,没有3H标记的用i表示,则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图解:
初始:?II
复制一次?Ii? iI
复制2次?Ii ?ii ?ii ?iI
复制3次?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由以上图解可知,经过3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DNA分子的数量是2个。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 题 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7%
B.已知一段信使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就有30个C+G
C.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 、14N 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50%、100%
D.一个有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 000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T? G="C" ,G占总数的38%,,T占总数的12%,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7%,A对。已知一段信使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就有30对碱基,因为碱基配对时T和A配对,U和A配对,所以DNA的一条链上T+A有12个,那么在DNA分子中就有A或T 12个,G或C就有18个,C+G就有36个,B错。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 DNA复制一次,根据半保留复制原则,分裂成的两个细胞每个DNA中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再减数分裂时,DNA又复制一次,每一条染色体上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两条链都是14,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链是14,一条链是15,减一后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非同源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上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两条链都是14,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链是14,一条链是15,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精子,每个精子里都有14, 14N 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是100%、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是50%,C对。一个有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每一个位置,碱基对都可能是四种配对碱基对(A-T、T-A、C-G、G-C、)中的一种,则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 000种,D对。
考点:考查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缺氧环境下细胞呼吸方式发生了改变,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增多,使血浆pH略有下降,同时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细胞释放的总能量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不需要氧气参与,所以氧气缺乏不会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但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进行。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要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
可利用能
1255KJ
61.08KJ
联系
把C6H12O6----2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为了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常常采用根部带土和去掉部分叶片的措施,目的是
A.保护根毛,减少蒸腾作用
B.防止根部营养损失,增强呼吸
C.促进根的发育,降低光合作用
D.保护幼根,提高植物体温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幼苗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在植树过程中,幼苗的根不开避免的会受到伤害.为了提高树苗的吸水能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可以采取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幼苗的吸水能力;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树时去掉部分叶片移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树苗的保水能力;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水分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形成CO2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细胞质基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其反应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