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细胞程序性死亡
C.细胞代谢紊乱
D.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各项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所以选C。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是细胞发生了癌变。
考点: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机体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D.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免疫失调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A错。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将自身结构认为是抗原攻击而引发的疾病,B错。机体至少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才引起过敏反应,C错。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识记和区别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
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
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疫苗是已经灭火的抗原,故进入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故选B;A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错误;
考点:疫苗的功能
点评:理解疫苗的来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称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细胞内
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动态平衡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有关内容。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有的发生在细胞内,有的发生在细胞外,A错;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面四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B.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
C.用含有S和P的培养基培养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在研究光照强度影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某种植物放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下丘脑对体温的调节,有两种途径,一是神经方式,就是使立毛肌收缩或者舒张,增加或者减少排汗量等,二是通过体液,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进而调节体温,这些都不通过大脑,故A错,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所以B选项正确;C项,总是觉得有什么不对,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不该放在同样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D项,要先用带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不能直接培养噬菌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