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下图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③表示的结构及组成成分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假设胰岛素与③结合,则激酶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有_____________。
(3)人类的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两种主要类型,Ⅰ型糖尿病与内分泌腺和激素有关,Ⅱ型与靶细胞有关,试根据图B过程阐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受体 ? 蛋白质
(2)加速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糖元的合成、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化
(3)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张叶片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5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对此不太理想的实验结果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抽气的程度控制不够严格
B.NaHCO3浓度的差异使液体的密度差异过大,影响叶片的上浮效果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未放于黑暗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NaHCO3浓度的差异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浓度大的光合作用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多,叶片上浮的多。除B项外题中描述的其他因素都是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凝血过程需要多种要素参与,下列与凝血无关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维生素K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凝血是血液从液体转变成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液凝固是因血浆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最后表现就是由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凝血块。凝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有凝血因子、Ca++、血小板等。此反应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及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第1阶段中,又因起动方式及因子χ激活途径不同而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两个途径(见凝血过程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起动于接触激活,即Ⅻ因子接触到带负电荷的表面(在体内为血管受损后暴露的胶原纤维;在体外为玻璃表面、白陶土等)被激活。而外源性途径则由组织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组织凝血活酶)所起动。凝血反应一旦激活,则如瀑布一样发展,一直到血液凝固为止。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Ⅰ、Ⅱ、Ⅴ、Ⅶ、Ⅹ、Ⅸ等)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K能促进肝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被称为“凝血维生素”。由此可见,A、C、D项都与凝血有关。B项无关。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与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成正相关,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的二倍,视野中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时期,B正确;赤道板只是细胞的一个特定位置,不是细胞结构,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的细胞是死细胞,不能通过一个细胞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及对实验过程中有关特点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人体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及所需ATP的主要来源是( )
A.线粒体、有氧呼吸
B.细胞溶胶、无氧呼吸
C.线粒体、无氧呼吸
D.细胞溶胶、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体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 ATP的主要来源是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溶胶;答案选B。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