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5%,并且因森林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
事例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外来物种? ? 缺乏天敌?
(4)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
[? ]
A.压榨
B.分液
C.蒸馏
D.萃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菌液经稀释后,涂布到培养基上后,加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细菌不能合成哪一种物质(“+”表示生长良好,“-”表示生长不好)

[? ]
A.U
B.V
C.Y
D.Z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连线题 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一些人工湖泊,以改藩居民的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被排人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生水华,发臭,鱼类、贝类死亡。据此现象分析,生活污水引起湖水中_________含量过高。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在水体由绿变臭的过程中微生物(只写类型,不写具体种类)演替的变化是_________,造成鱼类,贝类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________________化(发展)演替。
(4)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水中水草却疯长,从而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的不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参考答案:(1)捕食、竞争
(2)氮磷? 藻类暴发?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 缺氧?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3)沼泽
(4)挂养贝类水体中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
(5)②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