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7月8日公布,他们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过程和Ⅰ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Ⅲ激素只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Ⅱ激素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不可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使血糖浓度下降;很明显Ⅰ、Ⅱ激素间只有拮抗作用;Ⅲ激素与Ⅰ 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如肾上腺素等,除调节血糖外,还有其他调节作用;PEDF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促使胰腺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故ABC错,D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自身免疫
A.因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的鼻炎
B.因接触花粉而引起的皮肤荨麻疹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因室内尘土而引起的哮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所示A,B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B.6作用于7必然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反转
C.释放入内环境中的6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D.信号仅能从A向B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轴突、②突触小泡、③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⑤突触后膜、⑥神经递质、⑦受体。1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由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并不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被相应的酶分解失去活性;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错误的选B。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体液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C.I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Ⅱ体液调节;Ⅲ神经调节;Ⅳ激素调节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所以B不正确。
考点:生物学概念
点评:本题以生物学概念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哪种过程不是由肾上腺素引起的?
A.刺激糖原转化为葡萄糖
B.加速心脏收缩
C.加强肠的蠕动
D.扩大瞳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正确,因为肾上腺素抑制消化管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