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2消灭
B.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C.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2消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使病菌失去藏身之地,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除掉,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是
A.刺激
B.反射弧
C.反射
D.兴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完成反向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反射的基本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所以A不正确。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缩手现象,但不能称为正常的反射活动,所以B不正确。
考点:神经系统
点评:本题以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长期营养不良动用血浆蛋白用于氧化分解,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机体组织水肿,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人体免疫反应中,吞噬细胞参与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以上过程都参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人体免疫反应中,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吞噬细胞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