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内含有内含子
B.根瘤菌可以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和生长素
C.大豆种子和其破碎的根瘤进行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的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瘤菌的生长繁殖与其共生的豆科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根瘤菌只有在与豆科植物共生状态下才能固氮,因此,其固氮量与豆科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连接结构是
[? ]
A.纺锤丝
B.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微丝
D.胞间连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每个双链DNA分子最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故A正确;碱基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故B错误;由于每个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故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C正确;一段双链DNA分子中,由于碱基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故胞嘧啶数目=鸟嘌呤数目,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B.给植物提供C18O2,则光合作用产生的水中也含有18O
C.小白鼠吸入18O2
D. 一段时间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含有H218O
E.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故A正确;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水中的O来自CO2,故B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步,与[H]反应生成水,这些水能再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线粒体中也能合成少量的DNA,故D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放入某装置中,进行DNA分子的细胞外复制或转录。已知该装置能满足DNA分子复制或转录所需的各种条件,其原料中只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氮原子用15N做了标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复制1代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放射性碱基的数量相等
B.复制1代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其放射性碱基的数目之和等于亲代DNA分子中T的数目
C.复制3代,含放射性的DNA分子占总数的3/4
D.该装置中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具有(的)放射性与模板链的放射性强度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复制1代产生2个子代DNA分子,只有新合成的子链中含有放射性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新合成的两条链之间是互补关系,所以这两条链上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量不一定相等,进一步推知2个子代DNA分子中的放射性碱基数量不一定相等。
B.复制1代产生2个子代DNA分子,只有新合成的子链中含有放射性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新合成的两条链之间是互补关系,且分别与两条亲代链上的碱基序列相同。所以2个子代DNA分子放射性T的数目之和等于亲代DNA分子中T的数目。
C.复制3代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这8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D.转录产生RNA分子时不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所以形成的RNA分子不具有放射性。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半保留复制及DNA和RNA的区别。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掌握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DNA半保留复制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解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