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教材上的原话。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DNA遗传特异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模拟中心法则的一些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适宜的温度和pH
B.模拟的过程可以在任何生物体内发生
C.判断该过程的类型可以从模板、原料以及产物三方面考虑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可模拟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等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生物体内,但是具体的生理过程应该从模板、原料以及产物等方面判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因此该图模拟过程不能在病毒体内发生;选B。
考点:模拟中心法则的装置。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关于下图DNA片断的合理说法是

A.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DNA中含15N的占3/4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
C.②处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DNA结构的变化
D.DNA复制或转录时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全部的DNA分子都含15N,A错误;DNA中碱基种类都是A、G、C、T四种,不能体现DNA的特异性,B错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将引起DNA分子结构的改变,C错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就是两条链之间碱基对的氢键,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和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和血细胞均有细胞周期
B.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量因为间期的复制而加倍,因后期着丝点的分裂而减半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赤道板和细胞板,两结构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D.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至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条变成1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血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其不再分裂,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分裂的后期,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2变为1。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有26%,腺嘌呤有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一条链、互补链、整个DNA分子及转录形成信使RNA相对应碱基之和比值均相等,所以信使RNA中A+U=44,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G为28%,T为22%。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