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
A.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
C.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D.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叶片的曝光部分颜色变蓝,说明生成了淀粉;因为没有用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变蓝部位是叶绿体,所以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需要用同位素标记法。故答案选A。
考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点评:基础题,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做法是: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他们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是某一DNA片段,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CT决定一个氨基酸,则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
C.连接①处的酶为RNA聚合酶
D.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在①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密码子是位于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3个碱基,故A 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磷酸二酯键处,故B正确。连接①处的酶为DNA聚合酶,故C错。在DNA复制时,首先需要将两条链解开,DNA聚合酶才能将它们作为模板,合成出各自的互补链,从而以半保留的方式形成两个子代分子。而转录时无需将DNA双链完全解开,RNA聚合酶能够局部解开DNA的两条链(即解链仅发生在与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有效的模板,在其上合成出互补的RNA链,DNA经转录后仍以全保留的方式保持双螺旋。所以说,转录时也需要解链(解旋),但此功能被RNA聚合酶所承担,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用植物离体细胞进行组织培养,需要多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上面各项不是组织培养必需条件的是
A.一定的光照和CO2
B.适宜的温度和O2
C.水和矿质元素
D.有机营养和激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组织培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不需要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提供养料,所以A是非必要的。而B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对植物的生长也不可缺少,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组织培养过程还必须有机营养以维持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还离不开有关的植物激素,所以D也是必需的。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亲代DNA中只有一条链是模板
B.转录时,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
C.DNA复制是在细胞质中进行
D.逆转录时,以其周围的游离的脱氧核糖核酸为原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A错误;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B正确;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错误;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控制合成DNA的过程,以其周围的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对图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A.抑制DNA合成过程的物质作用于AB段
B.经CD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变为完整体细胞的2倍
C.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作用于BC段
D.DE段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分裂DNA含量变化。AB段表示DNA复制,A正确。CD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该阶段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数目,B错误。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分裂前期,C正确。DE段中染色体上不具有染色单体,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