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
C.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向光侧生长速度大于背光侧,对应于曲线II;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但生长速度慢,对应于曲线I。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杀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即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以下物质中一般不含有抗体的是:
A.乳汁
B.原尿
C.血浆
D.淋巴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分泌到细胞外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但是内环境的其他成分中也有少量的;乳汁中也含有抗体,进行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增强抵抗力,就是因为内部含有抗体的缘故。但是原尿是肾小球滤过血液的产物,大分子蛋白质一般不能通过。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a代表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b代表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c代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
D.d代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浆细胞分泌抗体不须抗原刺激;淋巴因子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将靶细胞中的抗原暴露出来;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故ABC错,D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调节。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免疫调节的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新华社北京2004年12月5日电, 人类在战胜SARS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一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32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证明疫苗是安全的,并初步证明有效。大学生正文成为注射SARS疫苗第一人,2004年5月24日第一次注射疫苗,天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注射,两次产生免疫力情况
A.不相同,第二次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
B.不相同,第一次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
C.相同 ,都产生了相同的抗体
D.相同,都具有相同的抗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第一次注射疫苗,是抗原第一次侵入人体,人体能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将抗原消灭,所以第二次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强。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SARS疫苗为素材,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以下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不是感受器
B.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4个
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
D.图中共有突触4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神经中枢中突触的结构,可知④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效应器一般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中黑色膨大部分为神经元细胞体,共4个。图中C表示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错误的,因为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反向传递。图中共有5个突触,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