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生物的全部核酸中碱基组成是:嘌呤碱基占总数的58%,嘧啶碱基占总数的42%,下列生物中不可能的是
A.T2噬菌体
B.HIV病毒
C.细菌
D.酵母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核酸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应相等,但题干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由此可推测该生物的核酸中可能既有双链,也有单链或只有单链。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为双链,嘌呤数等于嘧啶数;酵母菌和细菌中既有DNA,也有RNA,且RNA为单链,因此嘌呤数可能不等于嘧啶数;HIV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RNA为单链,嘌呤数一般不等于嘧啶数。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各类生物含有DNA和RNA 的情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对外的物质交换速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慢,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慢,新陈代谢越旺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大,就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下,细胞的表面积大,物质交换就快,有充足的原料,新陈代谢就越旺盛。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吸收物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世卫组织2010年3月15日公布最新疫情通报说,截止1月1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经造成至少13,554人死亡,比一周前增加了755人,所以甲流防控工作不可掉以轻心。我们知道甲型H1N1病毒属RNA病毒,在其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多种蛋白,其中关键蛋白有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两种。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甲型H1N1病毒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D.组成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核苷酸有8种,但组成其核苷酸的碱基仅有5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个数为可能是0、1、2,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3、4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经过两次复制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4个DNA分子含有32P),分布在4个细胞中,A正确。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形成的精子性染色体为XX或YY,与卵细胞X结合后,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YY的后代。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产生的子细胞中含5条,是奇数条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只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错。初级精母细胞(XY)减数第一次分裂是X与Y分离,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X与X或Y与Y分离。,C正确。考点:本题花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面与DNA复制无关的是
A.碱基互补配对
B.DNA聚合酶
C.核糖核苷酸
D.ATP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DNA复制的有四个条件:模板(DNA的两条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 的脱氧核苷酸);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排布;而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与DNA复制无关,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