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食物中过多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浆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
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浆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是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酸性物质较多时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会起到调节作用,故C正确。缓冲物质通常是若是强碱盐,故A错误。它们不是很快排出体内,故B错误。主要是形成NaHCO3排出体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神经元之间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又叫做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代表下丘脑和垂体
B.结构X接受的刺激来自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
C.与神经调节无关
D.图中激素a与激素b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E.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能反馈调节激素a与激素b的合成与分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x、y、z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a只能作用于y,不能作用于z;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所以B选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细胞和T细胞产生的场所主要是骨髓
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成
C.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D.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细胞产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产生的场所是胸腺;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有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考点:考查淋巴细胞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淋巴细胞的形成和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正常人体中,下列数据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为770KPa
B.血浆酸碱度为7.35---7.45
C.体温为37℃左右
D.血糖浓度为0.6-1.6g/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g/L,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