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 )

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①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共有五个突触结构;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箭头C的正确传递方向应该与图示方向相反,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可能引起①的兴奋或者抑制。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的结构图,考查反射弧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神经纤维膜外的Na+ 浓度明显高于膜内。当神经纤维因受外来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由于刺激引起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开始增加,Na+ 顺着浓度梯度开始从纤维的膜外扩散入膜内。少量的Na+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如果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Na+的透入显著加快,以致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并且造成膜内电位为正。在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时期,“钠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根据以上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A.将神经纤维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刺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会出现
B.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C.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主动运输
D.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Na+的参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无Na+的溶液中,刺激后没有Na+的跨膜运输,不会出现电位变化,A正确。由“少量的Na+
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可知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B正确。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C正确。由“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需要Na+的参与,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A.脑干
B.大脑皮层
C.脑
D.下丘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答案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完成验证。为了让该实验更完善,他又进行了改进,其中不合理的是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B.应设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个体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另一半则不予抢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实验缺少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个体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另一半则不予抢救,这样也可以形成前后对照。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神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由于突触间兴奋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abde,答案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