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

(2)竞争
(3)温度和湿度
(4)遗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为其提供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C.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稳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属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 ]
A.狐
B.兔
C.植物
D.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连线题 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4)为了调查该系统A种群的密度,某同学捕获了72个个体,并将这些个体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60个个体,其中有8个带有标记,估计A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参考答案:(1)7? I、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4)54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有积水常存,洞中生活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 ]
A.种群
B.群落
C.食物网
D.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