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少
B.饥饿时正常人体内胰岛素含量会增加
C.失水过多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少;A错误。饥饿时血糖含量降低,则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和植株增高,则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纤维的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是对人类有很大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抗体与病毒结合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③产生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④将甲型流感患者隔离
⑤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甲、乙、丙、丁四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
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不定根最多
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形内容可知甲组和乙组说明侧芽可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但不能说明侧芽合成吲哚乙酸,因此A错误。由乙组和丙组可知侧芽在三个时产生的不定根比一个侧芽时多,但没有做保留四个或更多个的,不能说明三个时最多,因此B错误。由丁组和前面各组的实验只能说明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相同或相似,不能说明极性运输特点,因此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图形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对知识点联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握手传播
B.艾滋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病菌感染
C.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机能
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年~10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是由于HIV(一种RNA病毒)感染引起的,不会通过握手传播,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血浆中的缓冲对H2CO3和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A错误,乳酸不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不稳定,分解成CO2和水C错误;所以乳酸浓度是现增加后降低。所以选D。
考点:考察人体PH稳定的调节机制。
点评:人体能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因为血浆里含有酸碱缓冲对,如:H2CO3和NaHCO3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