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是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病毒未入侵人体前,T细胞处于未激活状态。当病毒入侵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被激活,然后就会迅速通过有丝分裂而大量增殖以发挥免疫效应。相对于未激活的T细胞来说,激活后的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了。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口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调节水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下丘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调节水平衡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渴觉形成的途径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水平衡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膜外电位与电表指针摆动方向的关系如右图中1所示。当在两电极间给予刺激时,看到电表指针方向依次出现如图中2、3、4、5、6所示,则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A.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B.从中间向两边,左右两边兴奋同时经过电极
C.从中间向两边,左边的兴奋部位先经过电极
D.从中间向两边,右边的兴奋部位先经过电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当收到刺激时,膜外电位变化是“正”变“负”;由图可知,2中电流表在中间,故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表两边。故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该信号称为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形成局部电流来传导神经冲动,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兴奋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信号。
点评: 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来传导兴奋形成神经冲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点处于极化状态时,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 膜外,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是双向的
C.在Ⅰ处施加一个刺激,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兴奋的传导。极化状态即为静息状态,此时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A正确。由于反射弧必然存在突触,因此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在Ⅰ处施加一个刺激,受刺激部位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产生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C错误。反射的条件是反射弧完整和有外界刺激,Ⅱ处为传出神经,虽然有刺激,但参与的不是完整的发射弧,因此不能称为反射,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