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C.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D.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正确;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少时,就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发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B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错误;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最终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正确。
考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将小狗的甲状腺切除,并向体内注射适量生长激素,其结果是小狗
A.生长正常,发育异常
B.生长异常,发育正常
C.生长发育都异常
D.生长发育都正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将小狗的甲状腺切除,则发育异常,体内注射适量生长激素,则生长正常;故选A。
考点: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D.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故A正确;由于电突触的突触前膜没有突触小泡,不借助于神经递质,且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因此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任何一个产生的兴奋均可以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故B正确;由于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需要电信号不需要神经递质,因此神经递质阻断剂对电突触的传递没有作用,故C错;神经冲动的传递需要ATP提供能量,ATP水解成ADP时释放能量,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
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
D.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疼痛是由大脑感知的。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故选C。
考点: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反射的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较少。
A.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正确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选项不正确。
C.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选项不正确。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较少,选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液体的组成。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