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途径,存在于造血干细胞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产生的胰岛素: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内环境
C.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内环境
D.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合成后经细胞质基质运送到细胞核进行DNA复制。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人群相对增多。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受体相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如下图所示)。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中物质X很可能是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
B.物质X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氨基酸
C.该过程的完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D.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直接提供的能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细胞膜上的物质X可特异性地识别血浆脂蛋白,并与之结合,因此它很可能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物质X最终又被转移到细胞膜上,没有被溶酶体酶水解。故B错误;膜泡运输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需要ATP提供能量,所以A、C、D均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4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马铃薯原长5cm,有图可知,在30 g·L-1时,马铃薯条长度为5cm,小于30 g·L-1时,马铃薯条长度大于5cm,植物吸水;大于30 g·L-1时,马铃薯条长度小于5cm,植物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考点:细胞吸水或失水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找准题干所给信息与细胞失水或吸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um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A.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B.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D.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是为了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浓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02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吸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盐渍法主要是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菌的细胞浓度,使细菌失水而死亡,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