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血浆中的缓冲对H2CO3和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A错误,乳酸不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不稳定,分解成CO2和水C错误;所以乳酸浓度是现增加后降低。所以选D。
考点:考察人体PH稳定的调节机制。
点评:人体能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因为血浆里含有酸碱缓冲对,如:H2CO3和NaHCO3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右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A选项错误;c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选项错误;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时,需要经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突触间隙的扩散,以及对于突触后膜的作用,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点又称为突触延搁。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哪些情况会促使哺乳动物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
A.血压升高时
B.身体缺水且口渴时
C.喝了大量的水之后
D.血液的总体积增加时
E.血液中的渗透浓度增高时
参考答案:BE
本题解析:当体液减少时,身体会促进ADH分泌,减少水分流失以维持体液恒定,故此题应选BE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同学通过对四条不同曲线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的这种细菌产物并非是该细菌生长所必需的物质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曲线中,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在稳定期产生的,由此可见,这种细菌产物并非是该细菌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故①正确;乙曲线中,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而血糖浓度最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不一定最低,故②错误;Mg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丙曲线中,c点时Mg的吸收速度降低,但仍在吸收,这意味着叶绿素仍在合成,因此叶片没有变黄,故③错误;丁曲线中,d点时芽的生长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的植物生长素仍能促进芽的生长,故④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数量增长规律、血糖调节、叶绿素的合成和生长素作用特性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