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①与③中的成分相互交换是保持内环境稳态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 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不可能引起尿糖现象的是
A.糖尿病
B.一次性吃糖过多
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D.短时间饥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相关激素调节血糖浓度
B.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C.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无直接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当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减慢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的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渗透压可能会升高也可能会降低,血糖浓度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不能说一定能引起糖尿病,但细胞代谢肯定是不正常的即紊乱。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10年,丹麦科学家詹森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下列有关詹森探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向光性与尖端的关系
B.实验目的是探究向光性由单侧光引起
C.实验目的是探究是否产生并向下运输并促进生长的物质
D.以上各项都是詹森探究的目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对照两实验装置,唯一区别就是左边没有胚芽鞘尖端,右边的胚芽鞘尖端下放了琼脂块。如果实验目的为A,则自变量应是有无尖端,错误;如果实验目的为B,则自变量应是有无单侧光,错误;故本题选C。
考点:生长素的实验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对照实验的原则,属于对识图、理解、分析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