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d~2d
B.放线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5d~7d
C.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d~4d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细菌的快速进化过程。人们发现,用肉汤培养假单胞杆菌,如果肉汤保持不动,不久后,在肉汤的不同部位,如表面、底部或其他部位,细菌的形态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出现一定数量的变异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菌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发生了进化
B.细菌的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C.用静止的肉汤培养FS细菌,其菌落形状将趋于一致
D.用不断摇动的肉汤培养SM细菌,不会出现FS和WS细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D.取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的过程中,必须使用生长素使染色体加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某同学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以下操作:
第一步:土壤取样。用小铁铲和普通信封将士取回,然后倒入一烧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塞好棉塞。
第二步:制备培养基。

第三步:菌悬液涂布平板。用接种环取少量土壤稀释溶液在以上培养基表层涂布。
第四步:培养观察。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到35℃的恒温箱中培养1d~2d,观察并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完成下列题目:
(1)找出该同学明显的操作错误。
(2)要想增加该实验的说服力,还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1)第一步:取样工具应提前灭菌;不能用蒸馏水,应用无菌水;土壤取回后的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
第二步:培养基制备好后应灭菌。
第三步:接种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应用灭菌的吸管或移液器取样品。
(2)一是设置对照实验;再配制一组无纤维素粉的培养基,接种该土壤样品培养观察。二是最后要对该微生物进行鉴定,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该微生物的菌落,看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