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甲是真核生物细胞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③是RNA聚合酶
B.乙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组成
C.图中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D.②中含有的密码子共有61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图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图中②是mRNA,其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共有64种;③是RNA聚合酶;乙图上面的一条链是DNA模板链,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下面的一条链是转录合成的RNA链,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所以乙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组成。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过程和密码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转录过程示意图,考查转录过程和密码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某家庭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III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的基因的是?

A.8
B.9
C.10
D.1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有关内容。由图可知,3号、4号不患病,7号患病,所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题意可知,在第III代8号的基因型有AA,Aa;9号、10号、11号均为Aa。故在第III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的基因的是8号。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B.中期时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C.后期时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
D.末期时通过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没有此变化,A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中央的赤道板,而纺缍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缍丝形成的,故也可说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B项正确;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移向细胞的两极,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是末期的特点,C项错误;末期植物细胞通过细胞板形成细胞壁进行胞质分裂,而动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甲图是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右下方
D.(2)×(3);左上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判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从图丙中找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它在视野的左上方。由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它的像,与实际位置是上下颠倒,左右倒置的,所以其实际的物在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对于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对于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选择的组合为(2)和(3)。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hlorotoxin)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等
B.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患者可以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的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hlorotoxin)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知其元素组成有C、H、O、N等;A正确。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泌,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B正确。口服会因该种染色剂被消化酶催化分解而失效;C错误。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癌细胞上由识别并与之结合的受体——糖蛋白存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