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内液泡的颜色和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①变深 ? ②变浅 ? ③不变
④起始颜色→变深→再变浅 ? ⑤起始颜色→变浅→再变深

A.①c
B.③a
C.④d
D.⑤b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再现实验历程和分析图解的能力。本实验的实质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全过程,其包括三次观察,第一次观察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第二次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故紫色液泡的颜色变化经历了起始颜色—变深—再变浅或起始颜色的过程,在此全过程中,液泡体积经历了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过程。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C.曲线c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
D.曲线d代表染色体纺锤丝的长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的两个中心体在前期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前期结束两者距离达到最大,之后维持不变,故A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在前期、中期不分裂,距离为零,到了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最后接近细胞的直径,应为c曲线,故B错。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前期、中期都为细胞的半径,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两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都在缩小,平均距离也缩小直至为零,应为d曲线,故C错。前期纺锤体逐渐形成,纺缍丝的长度逐渐加长,前期结束纺锤丝的长度接近于细胞的直径,中期长度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纺锤丝长度变短直至为零,应为b曲线.,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曲线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钟罩内如图,甲、乙两盆分别罩绿色、红色透明膜,预计长势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吸收绿光最少。甲装置中只有绿光,植物吸收最少,光合作用最弱;乙装置中只有红光,植物吸收较多,光合作用较强;丙装置具有各种波长的光,植物光合作用最强。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温度和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酶失去活性
C.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分泌蛋白
D.增加酶的浓度会使生成物的量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因此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温度过低导致酶的活性受抑制而不是失活;增加酶的浓度会缩短反应时间,但生成物的量不会增加;有的酶是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有的酶不是分泌蛋白,如化学本质是 RNA 的酶,再如呼吸酶等。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及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O2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水稻根毛细胞吸收Mg2+需要消耗能量
C.受到刺激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属于主动运输
D.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氧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水稻根毛细胞吸收Mg2+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释放过程属于胞吐,C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以所列知识点记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