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1所示的植物(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和c三处放射性含量的数值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
B.X中该元素转化为氧气分子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C.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2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
D.t1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2的值表示种子的呼吸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碳元素而不是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所以A不正确。X中碳元素转化为有机物而不是氧气分子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所以B不正确。因为实验是在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所以再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反而减弱,导致图2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故C正确。t1时刻表示合成的有机物都已运输出去,所以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2的值表示种子中有机物的积累量,所以D不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以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其中A为3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3次所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
A.70个
B.140个
C.490个
D.560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溶液加以处理。m时用开始用不同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细胞,n时用清水处理之前被处理过的洋葱表皮细胞,测得的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溶液后,发生d曲线的变化,则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B.发生b曲线变化,加入的溶液可能是尿素
C.对于a曲线加入溶液后,再用清水处理没有变化,证明细胞已经死了
D.若用大肠杆菌为材料,则变化曲线和c曲线类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加入溶液后,发生d曲线的变化,表明细胞失水,则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A项错误;如果溶液是尿素溶液,刚开始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但尿素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故一段时间后,由于尿素进入导致细胞液浓度加大,细胞又开始吸水,B项正确;a曲线表示加入溶液后细胞吸水,表示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由于植物细胞存在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的进一步吸水,故原生质体体积增加一段时间后不再变化,C项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属于固氮细菌,能将氨转化为硝酸盐
B.硝化细菌属于消费者,新陈代谢为自养需氧型
C.硝化细菌拟核中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当土壤中缺氧时硝化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成氮气归还给大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番茄和马铃薯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此过程不涉及
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灭活病毒诱导融合
C.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D.染色体数目变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采用的手段是物理或化学诱导融合,不能采用灭活的病毒,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