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为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浆蛋白、肝糖原
B.抗体、RNA聚合酶、激素、H2O
C.纤维素、Ca2+、载体、神经递质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肝糖原在肝细胞中;RNA聚合酶在细胞中分布,参与转录过程;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载体在细胞膜上,它们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故A、B、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的量大约是体液总量的1/3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指的是人体的细胞外液,A正确;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B正确;细胞内液约占体液总量的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肠壁的肌细胞必需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间接吸收葡萄糖,D错。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外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人体细胞外液知识的要点,具有理解、思维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先后将抗原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分析该曲线说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烈,更迅速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射抗原A后,小鼠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再次注射抗原A时,小鼠针对抗原A进行了二次免疫,而针对抗原B产生的是初次免疫;从图中看出,针对抗原A,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大,因而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答案: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组织胺是一种化学物质进入内环境后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本题选B。整个过程不涉及神经的参与,故CD错误,组织胺也不是激素,故A错误。
考点: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组织胺引起免疫的机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产热增多。促甲状腺素通过调控甲状腺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A、B、D项与体温调节都有关系;而胰岛素只是降低血糖浓度,与体温调节无关。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