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和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代表的类似。
参考答案:(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食物链“草→昆虫→蛙→蛇”中,蛙与昆虫的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连线题 互花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由于有意引入和无意传播,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滨海湿地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存。科学家以某湿地的本地芦苇和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请分析回答:
(1)当其他条件均适宜时,互花米草和芦苇在不同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如图甲、图乙所示。

据图甲分析,在光照强度为800μmol/(m2·s)的条件下,当CO2浓度超过400μmol/mol时,限制互花米草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影响芦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比较图甲和图乙,当CO2浓度为800μmol/mol时,光照强度的变化对_______的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2)据图丙可知,随着实验容器中CO2浓度的升高,互花米草和芦苇的呼吸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容器中O2浓度降低,主要是抑制了植物细胞________________的某一阶段所致,此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比较A、B两条曲线,当CO2浓度超过400μmol/mol时,随着CO2浓度升高,__________。

(3)科学家调查了该湿地滩涂自然植被分布情况,大致为:中潮滩下缘和低潮滩分布藻类植物,中潮滩上半部和高潮滩分布海三棱蔗草,高潮滩上半部为芦苇带,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在__________上具有分层现象。
(4)互花米草由于具有促淤造陆的功能而被引入,引入后主要分布在芦苇带,它与芦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作为入侵植物,它最终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光照强度? 光照来源:91exam .org强度和CO2浓度? ?芦苇
(2)有氧呼吸? 线粒体内膜? 互花米草的呼吸速率降幅大于芦苇
(3)垂直结构
(4)竞争? ? 减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