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我国科考队员已多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到达后,他们生理上可能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A.机体耗氧量降低
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C.体温显著下降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南极环境温度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错误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加快,机体耗氧量增加,A错误,产热增加,体温不变,C错误。故本题选D。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知道人是恒温动物,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下体温都是如何调节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⑤④②①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③为突触。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①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否则,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故A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故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发生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此过程有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故C正确;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能传到效应器,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传递原理。
点评:本题以反射弧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兴奋的传导、传递原理及考生的识图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肾上腺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寒冷时体内大量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识别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因此A错;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体现在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同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C正确;寒冷环境,需要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加,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运输关系,可判断血浆的水可能来自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中最能依次表示正常黄牛、破坏下丘脑的水牛、单个离体奶牛细胞和正常蜗牛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关系的是

A.①②①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④④
D.③②④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黄牛属于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下,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故外界温度越低,耗氧量越大;破坏下丘脑的水牛失去体温调节能力,单个离体奶牛细胞和正常蜗牛都相当于变温动物,温度越低,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故选C。
考点:温度影响动物的耗氧量。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