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并不都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先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参与融合的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肠杆菌既不能在植物体内存活,也不能作为水稻抗病基因的运载体;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将抗原注入某动物体内,以获得效应B细胞,再从血清提取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然后再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基上进行筛选,以获得能够产生某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由此可见,参与融合的是许多不同种类的能够产生不同抗体的效应B细胞.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 ℃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根据这一事实进行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在-271 ℃时熊虫体内的酶全部失活
B.在“隐生状态”下,熊虫体内的自由水全部变为结合水
C.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
D.在“隐生状态”时,熊虫体内暂不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在-271 ℃时熊虫体内的酶活性降低,但没有失活;错误。
B.在“隐生状态”下,熊虫体内的自由水大部分变为结合水,新陈代谢速率降低,抗寒性增强;错误。
C.海藻糖含量增加,从而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不易结冰,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正确。
D.在“隐生状态”时,呼吸速率减慢,熊虫体消耗能量减少;错误。
考点: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变化,呼吸速率等。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
A.吸水
B.胀破
C.质壁分离
D.质壁分离复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高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会由于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
考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点评: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由于吸水而胀破。在高于细胞液的溶液中,会由于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右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一定需要的酶是

A.DNA酶
B.限制性内切酶
C.RNA聚合酶
D.DNA聚合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右图表示DNA复制,一定需要DNA聚合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出入人体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氧气
B.K+
C.苏氨酸
D.葡萄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K+、苏氨酸和 葡萄糖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需要载体和能量,而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