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10年1月,北京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许多人滞留在车站、机场,不能回家,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内分泌量会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产生抗体的细胞
A.吞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效应B(浆)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少数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考点:考查抗体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产生抗体的细胞。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乳酸结合形成乳酸钠来维持pH稳定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血浆的pH值接近中性,为7.35—7.45,而其调节作用的主要有HCO3—、HPO42—等离子。剧烈运动导致乳酸增多后,过多的乳酸会与血液中的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形成CO2和H2O,血液中Na2CO3过多时,与H2CO3反应生成NaHCO3,维持pH稳定;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考点: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理解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pH调节的机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无机盐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K+的代谢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B.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不需要补充钠盐,应注意补充钾盐
C.如果人体内Na+增加,K+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沁量将会减少
D.大量出汗后要喝淡盐水是为了补充随汗液大量排出的K+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Na+的代谢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而K+的代谢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要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可不需要补充钠盐,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醛固酮的作用是保Na+排K+,当人体内Na+增加、K+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沁量将会增加。大量出汗后要喝淡盐水是为了补充随汗液大量排出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同学通过对四条不同曲线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的这种细菌产物并非是该细菌生长所必需的物质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曲线中,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在稳定期产生的,由此可见,这种细菌产物并非是该细菌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故①正确;乙曲线中,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而血糖浓度最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不一定最低,故②错误;Mg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丙曲线中,c点时Mg的吸收速度降低,但仍在吸收,这意味着叶绿素仍在合成,因此叶片没有变黄,故③错误;丁曲线中,d点时芽的生长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的植物生长素仍能促进芽的生长,故④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数量增长规律、血糖调节、叶绿素的合成和生长素作用特性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