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并将其直接消灭
D.B淋巴细胞可被抗原-MHC复合体致敏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E.在免疫中,单核细胞可分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将抗原分子降解成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属于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能摄取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等重要作用;A错误。效应B细胞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抗原-MHC复合体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单核细胞可分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将抗原分子降解成肽;D正确。
考点: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二者是生长索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浓度不同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索,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是拮抗作用。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多种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血浆蛋白的浓度
B.血浆中Cl-的浓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血浆中Na+的浓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血浆,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浆渗透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体液免疫中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因为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故C正确。攻击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2011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研究不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B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C.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该球菌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D.T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该球菌数量的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由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主要通过吞噬病原体发挥作用;D、R型肺炎双球菌抗原结构复杂,必需通过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发挥作用;B、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C、记忆细胞可分裂分化产生效应细胞维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