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人体神经系统中,有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这类细胞是
A.大脑皮层细胞
B.垂体细胞
C.胰岛细胞
D.下丘脑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故选D。
考点:下丘脑的功能。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神经反射活动中能够将兴奋从周围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神经中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将狗的双侧肾上腺切除,当其出现症状后注射某种激素,接着测定随尿液排出的Na+、K+量,结果如图。注射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了肾上腺在盐平衡中的作用,肾上腺参于多种物质平衡的调节,在与盐平衡调节有关的是醛固酮,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但它是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起升高血糖的作用。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在水平衡的调节中起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什么?
A.一定浓度的CO2
B.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C.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D.一定程度的缺O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于A答案:动脉血液中必须保持一定的CO2分压,呼吸中枢才能保持正常的兴奋性。人如在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这是由于过度通气能排出过多的CO2,动脉血中PCO2下降,低于5.3kPa,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减弱。正常人动脉血中PCO2兴奋呼吸中枢的阈值大约为5.3kPa。吸入气中CO2浓度适量增加,使动脉血中PCO2增加,使呼吸加深加快。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4%时,肺通气量加倍;增加到10%时,肺通气量可增加8~10倍,但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再增加到40%时,则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抑制呼吸。
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分别由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呼吸神经元,使其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另一条是刺激延髓腹侧面的中枢化学感受区,再引起延髓呼吸神经元兴奋。两条途径中,后一条是主要的。因为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后,吸入高CO2后出现的呼吸加强反应,与未切断神经前相似。血液中CO2分压升高时,CO2分子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形成H2CO3,解离出H+,使脑脊液〔H+〕升高,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H+是化学感受器的刺激物。再通过神经联系到达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加快。血液中〔H+〕增加促使呼吸加强加快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因为H+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关于B答案: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称为肺牵张感受器。吸气时,当肺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发放冲动增加,经走行在迷走神经中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抑制吸气,从而抑制吸气肌的收缩而发生呼气。呼气时,肺缩小,对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解除了抑制吸气中枢的活动,吸气中枢再次兴奋,通过吸气肌的收缩又产生吸气。这个反射起着负反馈作用,使吸气不致于过长,它和脑桥的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动物切断迷走神经后呼吸变深变慢。肺牵张反射的敏感性有种系差异,正常人体平静呼吸时,这种反射不明显。要在潮气量增加至800ml以上时,才能引起肺牵张反射,在病理情况时,肺顺应性降低,也可以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
关于C答案:呼吸肌与其他骨骼肌一样,当受到牵拉时,本体感受器(肌梭)受刺激,可反射性引起呼吸肌收缩,此即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均证明,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参与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当运动或气道阻力增大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肌收缩增强,在克服气道阻力上起重要作用。
关于D答案:吸入气中O2分压稍降低时,对呼吸没有明显的影响。只有当吸入气中O2的含量下降到10%左右,使动脉血O2分压下降到8kPa以下时,则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损毁或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则动脉血缺O2不再引起呼吸加强反射,因缺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呼吸,甚至可以使呼吸停止。
综上所述,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一定浓度的CO2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
C.与乙烯利相比,生长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
D.生长素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合成的,而乙烯利是乙烯的类似物,属于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它们都不属于蛋白质,B正确;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C错误;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