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置于阳光下稳定进行光合作用的盆栽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和突然移至黑暗处,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多、减少
B.增多、增多
C.减少、增多
D.减少、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将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从而导致C3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如果突然突然移至黑暗处,将直接影响光反应,使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最终使暗反应中C3化合物的还原减少,从而导致C3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故答案选C。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CO2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溶胶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转运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将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表示酶促反应(二糖水解)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
B.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在2分钟内完全水解
C.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D.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如果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如图只能看出①温度比②③适合,但并不代表其为最适温度,故C错误,其它选项正确,本题选C。
考点:酶促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最适温度的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B.给植物提供C18O2,则光合作用产生的水中也含有18O
C.小白鼠吸入18O2
D. 一段时间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含有H218O
E.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故A正确;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水中的O来自CO2,故B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步,与[H]反应生成水,这些水能再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线粒体中也能合成少量的DNA,故D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后排出的尿中含有H218O
B.给水稻根提供3H2O,水稻根细胞中可出现含3H的有机物
C.给花生提供15N的硝酸盐,则在其种子的脂肪中可能出现15N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32P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白鼠吸入18O2可参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A正确;水稻根吸收3H2O后,向上运输到叶,参加光合作用,生成含3H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细胞,B正确;脂肪运输组成为:C,H,O;无N,C错;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DNA复制是以亲代DNA 含32P标记的DNA链为模板,细菌提供不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所以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32P,D正确。
考点:考查有关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