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B.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C.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该实验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控制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或因变量)的分析。该实验将放置胚芽鞘尖端的一侧与未放置尖端的一侧作比较,没有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不能很好地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故A错。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必须有形态学上下端对调的对照实验,故B错误。胚芽鞘受光不均匀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黑暗条件下可排除这种干扰,故C正确。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放置的是尖端,因此既不能证明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也不能证明是生长素起作用,故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根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的A端,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
B.处理甲图中的B端,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A端,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甲图的A端和乙图的B端为形态学的上端,故选D。
考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点评:基础题,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即可。生长素既有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它可以使生长素在某区域浓度增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植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两个方面。水稻种子萌发时,往往表现有“干长根、湿长芽”的现象。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根的生长需要的水份比芽少
B.根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芽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
C.根的生长只有细胞分裂
D.芽的生长只有细胞伸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对生物生长、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生理过程对氧气需要量等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辨析能力。水稻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既有细胞的伸长和扩大,也包括细胞分裂。而细胞分裂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因而在水中氧气含量过低的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抑制;而胚芽鞘的生长,只有细胞的伸长和扩大,没有细胞分裂,只要水分供应充足,细胞就能伸长和扩大,所以在水层中芽生长较快,根生长受抑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表示黄瓜植株上4枚雌蕊的子房发育曲线,其中甲、乙两枚已经授粉,丙、丁未授粉,但在其柱头上涂抹了生长素溶液;其中能发育成无籽黄瓜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利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子房能发育为无子果实,甲经过了受精,有种子,丁未受精且子房直径较大,故形成了无子果实,乙虽然授粉,但子房直径很小,应没形成果实,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D.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上。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所以A正确。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所以B不正确。因为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所以C正确。由于植物的顶端优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其生长素向下运输,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所以D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