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右图中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植物的第一片叶)所做的处理,乙表示将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三种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用单侧光照射,A侧生长素多于B;乙表示①A侧生长素多于B,长得快,向B侧弯曲;②匀速转动对生长素分布没有影响,向B侧弯曲;③单侧光照射对生长素分布也没有影响,向B侧弯曲;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时,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加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身体耗氧量增加,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关下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兴奋传递过程中
B.甲图的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③的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D.⑤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E.含有能被⑥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F.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
G.则刺激b点后a点兴奋
H.效应器有可能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A是突触小体,其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中,依赖了突触前膜的流动性;⑤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其中含有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乙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a→d,若切断c点,刺激b点后兴奋向两边双向传导,所以能使a点兴奋,但不能向左使效应器发生反应。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反射弧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突触和反射弧结构图,考查突触、反射弧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①说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②③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受体液调节,②③④说明在胃酸的作用下十二指肠产生的物质会促进胰液分泌。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冬天雪后,若把雪团放在手里一会儿,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关于此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握雪后,手部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
B.整个过程是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D.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