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易于消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什么?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有哪些?参与这些物质变化的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腐乳制作过程的实验中需加盐腌制,那么用盐腌制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控制盐的用量呢?_________________。
(4)腐乳的品种很多,风味各异,你知道红方腐乳、糟方腐乳和青方腐乳在辅料上有何区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多辅一些
C.卤汤中酒精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3、选择题 很多东北人冬季喜欢腌制酸菜,在腌制初期,将菜坛子加满水密封,其原因是
[?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有利于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4、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3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______________。
5、选择题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