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甘氨酸属于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此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持续时间也约10毫秒。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
点评:本题考查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神经细胞在兴奋时,下列几种酶中最活跃的是
A.RNA聚合酶
B.DNA解旋酶
C.蛋白酶、脂肪酶
D.与ATP和ADP相互转化有关的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细胞在兴奋时,要消耗能量,所以与ATP和ADP相互转化有关的酶最活跃。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和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是:
A.向地性和背地性
B.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背地性和向光性
D.向地性和带芽的扦插枝条生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人接种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和抗体的化学性质分别是
A.效应B细胞、多糖
B.效应B细胞、蛋白质
C.效应T细胞、多糖
D.效应T细胞、蛋白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抗体实质是蛋白质,答案B。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脊椎动物中有一种类型的肾呈小管状,分节排列,每一肾小管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漏斗状,上有纤毛,在肾口附近有血管球,以过滤的方式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中,借助肾口纤毛的摆动,将体腔中的代谢废物收集入肾小管;另一端汇入一总导管。上述内容描述的是
A.原肾
B.前肾
C.中肾
D.后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主要类型:前肾、中肾和后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都有前肾,但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时期前肾才有作用。前肾的位置靠近体腔的前段,由许多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膨大成漏斗状,这就是肾口,可以直接从体腔内收集代谢废物。在肾口附近还有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它们利用滤过血液的方式把血液中的废物送入肾小管,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总的管道相连,这就是前肾导管,末端通到体外。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