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由此可见,图中①是细胞外液(内环境),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口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调节水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 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下丘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调节水平衡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渴觉形成的途径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水平衡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完成验证。为了让该实验更完善,他又进行了改进,其中不合理的是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B.应设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个体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另一半则不予抢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实验缺少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个体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另一半则不予抢救,这样也可以形成前后对照。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⑤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胰岛素能促进③中葡萄糖经过①与⑤进入④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⑤
D.②处中的氧气到达④需经过2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不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项对,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C项错,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部;D项错,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共穿过4层膜,氧气运输的方向是顺浓度梯度,所以红细胞中氧气浓度高于组织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以及物质运输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内环境组成,同时熟记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③对甲的作用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①
B.甲为内分泌系统的枢纽,②和③对其均为反馈调节
C.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③的靶细胞
D.①②③合成和分泌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是垂体,乙是甲状腺,丙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和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是抑制垂体,二者相互拮抗;A正确。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B错误。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C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而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D错误。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