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取的细胞和处理的方法分别是
A.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白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C.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D.白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可以将通过血液分离得到的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使其吸水胀破而获取,答案为C。白细胞含有各种细胞器,胀破后得到的膜结构除细胞膜外还有多种细胞器膜,不合题意。在生理盐水中细胞保持原有形状,无法获得细胞膜。
考点:纯净细胞膜的制备。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包括细胞结构、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平时注意记忆基础知识,理解渗透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浓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02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吸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盐渍法主要是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菌的细胞浓度,使细菌失水而死亡,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理论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开始漏斗内的溶液浓度更高,所以水向漏斗内渗透,漏斗内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被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摩尔浓度上升,所以漏斗内液面继续上升,然后,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半透膜进入到烧杯中,所以漏斗内液面下降.,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面是科学家所做的一组生物学实验:先向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 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若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B.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C.“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的呼吸
D.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加入药物后钠离子的量没有变化,加入ATP后钠离子的量增多,说明钠离子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且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ATP的形成,故C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为主动运输,故D正确。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能量,故A错。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B错。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C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