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转运甲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转运乙离子的多
B.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
C.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的吸收达到最大速率
D.该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可知两种离子可以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B错误。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的吸收为零,C错误。该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D错误,本题选A。
考点:主动运输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得到相关信息。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抵制膜上载体活性或线粒体的功能会阻碍细胞吸收氧气
B.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供根尖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时消耗
C.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抵制膜上载体活性或线粒体的功能会阻碍细胞主动吸收某些物质,而氧气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就是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因此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进出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 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 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Na+ 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能将细胞质中的Na+ 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属于是主动运输,而动物体内的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是液泡中积累Na+,使溶液浓度增大,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考点: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甘油等小分子跨膜运输可用图A表示
B.图B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ATP
C.图C过程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D.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内容。由图可知,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C为主动运输。氧、甘油等小分子跨膜运输是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的,A正确;协助扩散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ATP,B错;主动运输过程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C正确;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则此物质可能是

A.K+
B.H2O
C.甘油
D.酒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中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K+,而H2O、甘油和酒精的运输是自由扩散;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