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中不正确的是
A.杂合子豌豆连续自交,其纯合子的比例的变化
B.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C.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含量的变化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杂合子豌豆连续自交,其杂合子比例无限接近0,纯合子比例无限接近1。A正确;氧浓度为0和接近0时,酵母菌无氧呼吸非常旺盛,产生二氧化碳浓度很高,随着氧浓度通过,无氧呼吸强度下降,有氧呼吸强度又较低,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随着氧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强度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增加,曲线类此抛物线,B错;有丝分裂DNA先复制,后随着细胞一分为二平均分配,C正确;减数分裂复制后经第一次分裂后岁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而减半,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随单体分离暂时增倍,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曲线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呼吸和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为探究酶X的活性部位,某科学家人工合成了五种不同长度的该酶片断,并分别测定其酶活性,结果如下图。(“+”表示酶具有活性:“一”表示酶不具有活性。酶X总长为419个氨基酸残基中,图数目代表氨基酸的编号,例如86~419代表酶x的第86号氨基酸到第419号氨基酸)

依据实验结果,酶x分子中具有活性的部分是
A.第1号氨基酸到第43号氨基酸
B.第44号氨基酸到第85号氨基酸
C.第196号氨基酸到第419号氨基酸
D.第197号氨基酸到第302号氨基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酶片断(1—196)和酶片断(1—302)都有活性,可初步判断酶的活性在1—196号氨基酸,根据酶片断(86—419)没有活性,说明86—196号氨基酸没有活性,最后根据酶片断(44—419)酶有活性,最后得出酶的活性部位在44—85号氨基酸,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所示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粒分裂的区段有

A.A—B和K—L
B.D—E和J—K
C.H—I和J—K
D.E—F和K—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H代表的是减数分裂,H—I是受精作用,I—M是有丝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和有丝分裂后期J—K,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选B。
考点:细胞分裂的特点。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细胞分裂过程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以下对于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讨论,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阴生植物叶片的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所以当光照强度很大时,它的光合速率便不再增加
B.阴生植物的叶绿体中基粒较大,基粒片层多,所以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强度下能充分地吸收光能
C.阴生植物的叶绿素b和叶绿素a的比值小,所以阴生植物能强烈地利用蓝光,适应于遮阴处生长
D.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所以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强度下能充分地吸收光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阴生植物植物疏导组织较稀疏,叶绿体基粒较大,叶绿素含量较高,这些都是对阴暗环境的适应。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
A.液泡 主动运输
B.线粒体、液泡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C.线粒体 主动运输
D.线粒体 自由扩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由于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所以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与此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液泡和渗透作用;此后,由于K+、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并吸水,细胞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此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线粒体和主动运输;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物质跨膜运输原理及方式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