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呈细丝状为分裂间期,②无单体为分裂末期,③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抽两极移动,为分裂后期,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分裂中期,⑤染色质变成染色体,为分裂前期,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ABD都形成了新细胞类型,而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故选C。
考点:细胞分化。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数目加倍发生在A中的2时期
B.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G时期
C.在H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出现C过程
D.在2时期用射线处理可诱发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推出,A是分裂间期,其中3为DNA复制前期,2为DNA复制时期,1为DNA复制后期,B为分裂期,其中E是前期,F是中期,G是后期,H是末期,C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所以,A正确,B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处理的时期是前期,C不正确;诱发基因突变作用于分裂间期,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
B.6号和7号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若6号和7号已生育一个患病男孩,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不患此病的概率为1/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3号和4号个体均不患病,而他们的儿子8号个体患有该遗传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A正确。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则6号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XBXB或1/2XBXb,6号和7号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故B正确;若6号和7号已生育一个患病男孩,则6号的基因型肯定为XBXb,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故C正确;3号(XBY)和4号(XBXb)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不患此病的概率为1/2,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I段
C.II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III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细胞周期时长为20小时;错误。?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II段,也就是后期;错误。
C.II段是细胞分裂期,这时候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正确。?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I段间期,DNA复制的过程中;错误。
考点:DNA变化曲线图。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