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如下图),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已知该种群中BB.BB.bb的基因型频率,然后由公式B的基因频率=BB基因型频率+1/2×Bb基因型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1-57%=43%,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卫生防疫站在对某学校学生作健康检查时,随机抽出该校男女生各100人,测知男性色盲患者9人,女性色盲者4人,携带者7人,则该学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
A.8%
B.6%
C.12%
D.16%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色盲的特点写出个体的基因型,再依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色盲基因频率=(4×2+7+9)÷(100×2+100)=8%。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学校有男女学生各500人,对他们进行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调查,发现两种遗传病各有患者10人且男女各占一半,两种遗传病的携带者各有20人,则该学校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别为
A.4%和3.5%
B.2%和2.3%
C.2%和1.5%
D.2%和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C.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D.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异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对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C.自然突变频率很低,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很小
D.多数对生物体有害,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只有自然选择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A错误;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间的自由组合能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故B正确;个体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但种群中的突变频率不低,因此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较大,故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