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如图: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即组织液中进的量和出的量应保持动态平衡。
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内环境物质之间的运输。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A错误;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B错误;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途径可以为:“内外刺激→A→C→D”,C正确;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手缩回,即:“刺激→A→神经系统→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观察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
B.当②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③处受刺激,①处能检测到兴奋,②处不能检测到兴奋
D.A、B、C、D、E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经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可知,与A相连的神经上有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地方,所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变为外负内正,刺激③处,②处兴奋,①处不兴奋,A、B、C、D、E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哺乳动物不同肌肉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二者之间通过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表示A、B两个人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某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B没有
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该病毒
C.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
D.该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血浆中某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相对含量增加,也形成记忆细;B抗体相对含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接种疫苗。两人抗体的相对含量增加,说明均在4月份感染了该病毒。A免疫系统里面含有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但是如果病毒发生基因突变,那记忆细胞就不能识别抗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