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A.爬行动物
B.鸟类
C.节肢动物
D.哺乳动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进化的趋势和历程,并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面是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要点,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正确顺序
①祖先生活在缺草的环境中
②祖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个体颈、前肢较长而有的较短
③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促进颈和前肢逐渐变长
④只有长颈鹿和长肢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得以生存繁殖,而颈、前肢较短的个体因吃不到食物而遭淘汰
⑤获得性的颈和前肢变长可遗传
⑥代代选择以漫长年代进化而来
⑦经过许多年代的用进废退而发展进化的结果
A.①→③→⑤→⑦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的.综上所述,C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取食的专一性,故A正确。长筒花需要借助长舌蝠传粉,如果在没有长舌蝠存在的地方长筒花无法授粉不能进行繁衍,故B错误。生物现存的状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生作进化的方向
D.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逐渐适应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知识。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只要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就发生了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物种的形成有异地和同地之分,同地的物种形成如多倍体并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