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纺锤体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a,DNA含量为b,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2a和b
B.a/2,和b/2
C.2a和b/2
D.a和b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形成纺锤体的时期是前期,此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的比例是1∶2∶2;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是后期,此时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每条染色体变成了两条子染色体。故答案选A。
考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分裂时期的特点
点评:基础题,只要熟悉有丝分裂各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之比,各分裂时期的特点,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有色素分布的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膜上有糖蛋白
B.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C.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所以A不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能量转换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所以B正确。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C不正确。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的ATP是细胞呼吸产生的,所以D不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表示大气中O2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CO2的影响,其中A曲线代表CO2的释放量,B曲线代表O2的消耗量。贮藏水果时O2浓度应调节到

A.O点
B.K点
C.I点
D.Q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对于贮藏水果粮食时,通常在有氧呼吸比较弱,而无氧呼吸处于被抑制状态,也应是CO2释放总量最少点,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呼吸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
B.本实验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
C.如果将C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D.C瓶中的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实验。
A.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装置A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A不选。
B.本实验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为了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从而减少实验误差;B不选。
C.如果将C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装置B是若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C不选。
D.C瓶用的是不透光的玻璃罩,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选D。
考点:细胞呼吸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需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无氧呼吸的酒精发酵也可产生CO2,高等生物在氧不足时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维持自身生存。所以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