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A.三次(第四代)
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
D.六次(第七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题意,一个DNA分子中A=200个,设复制n次,消耗A3000个,则(2n-1) ×200=3000,所以n=4。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某生物的基因A,将其解离成两条单链,用其中一条与基因A的信使RNA杂交配对,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基因A来自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B.1~7代表了基因A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C.1和7位于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区
D.2,4,6属非编码序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编码区无内含子和外显子。转录出mRNA,进而编码蛋白质,即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的一条链与其转录出的mRNA应完全杂合,不会形成突出状的环。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编码区中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和外显子虽都能转录为相应的RNA片段,但在形成mRNA时,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去,外显子转录部分拼接成mRNA,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的一条链与其转录出mRNA不能完全杂合,内含子部分因不能配对而突出形成环。由此可判断基因A来自真核生物。图中2、4、6表示内含子部分,内含子属非编码序列。只有编码区才能转录,因此,1~7都位于编码区内。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度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使血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以便核内物质释放。第二次加入适量蒸馏水,是为了降低NaCl浓度,使DNA因溶解度达到最小而析出。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遗传物质的功能之一是传递遗传信息,下列哪一项与该功能无关
A.DNA复制
B.蛋白质合成
C.细胞分裂
D.生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时细胞处于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的前期
C.分裂期的中期
D.分裂期的后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点裂数增向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