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细菌外毒素是一类蛋白质,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抗毒素。外毒素性质不稳定,脱去毒性后称为类毒素,可用于预防接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类毒素也具备抗原的特性
B.外毒素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C.注射抗毒素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
D.患了白喉、破伤风等外毒素引起疾病的患者,需要注射类毒素加以治疗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内毒素是某些幼苗细胞内产生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弱,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过甲醛减毒处理后的蛋白质,可用作疫苗使用。抗毒素是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治疗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患者,需注射抗毒素治疗,注射类毒素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所以A、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此激素不是促甲状腺激素
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并作用于核内DNA
C.该激素不直接参与新陈代谢
D.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激素能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的复合体,应该是性激素;A选项正确。“激素—受体”的复合体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作用与DNA,从而转录出mRNA并合成相应的多肽,可见,该复合体影响转录过程。所以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C选项正确。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源相同,且都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
B.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的功能。
D.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效应B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对外来病菌的处理不需要抗体参与;B错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右图中有关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右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等各种膜结构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目考查知识点为神经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神经兴奋的产生机理。解题关键在于分析图示,图中展示的部分为细胞膜的一部分,其中a为磷脂分子的尾部,b和d为蛋白质,c为磷脂分子的头部,e为糖蛋白。由于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部,其表面无糖蛋白分布,因此A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K+外流,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B正确。e为糖蛋白,糖蛋白的糖链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若图中所示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正确。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与水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c)与水面相接触,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